记者见到陈亮的时候,他是拄着拐杖出现的。“前一阵刚从北山回来,那边夜里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山里没有光,踩到坑里,把脚崴了。”
陈亮是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他扎根北山研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近十年,才38岁已经生出很多白发。
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关系到环保和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西北部的北山预选区,一个只有风沙、荒漠和戈壁,连手机信号都很微弱的地方,却是高放废物处置研究最理想的场址。
一边是法国知名大学副教授职位,一边是国内戈壁无人区,怎么选?
辞职回国,到戈壁去!这是陈亮在29岁时做出的选择。
为什么?他说:这是一种召唤。
2009年,在法国从事相关研究的陈亮,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第一次系统了解到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研发的总体规划和进展,第一次知道有一支科研团队扎根戈壁数十年,为绘就这个蓝图挥洒汗水。
“这就应该是我的归属,我必须回去,加入这个团队!”陈亮心中升腾出强烈共鸣。
归国十年来,陈亮走过酷暑严寒,与亲人聚少离多,带领科研团队在处置库选址和处置工程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推动国家高放废物处置北山地下实验室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访中,陈亮不提苦与累,却把“幸运”“幸福”挂在嘴边:“人生一种幸福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奔跑。”(转载自新华网)

|